電堆價格戰波及5000多家企業命運,第一浪“鐵王座”屬于誰?
來源:氫云鏈 2020-12-11
產業化尚未到來,燃料電池企業賽道卻異常擁擠。
2017年前后,幾起幾落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重新煥發生機,燃料電池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截止2020年11月,工商注冊信息顯示,“企業名+營業范圍”含有 “燃料電池”字樣的企業達到5431家。
為捍衛市場份額的“鐵王座”,國鴻氫能率先打響了國產電堆價格戰的第一槍,在不到兩個月時間,氫璞、雄韜積極應戰,將電堆最低價已經從1999元/KW變為1199元/KW,成功將降價壓力傳染到了整個產業鏈,五千家企業命運或主動、或被動地都將受到電堆降價的影響。
不少企業高管向氫云鏈反映,“市場還沒起量,這場價格戰似乎打得莫名其妙”,產業界和投資界對于這場價格戰也提出兩個疑問:(1)到了打價格戰的階段了嗎?(2)打價格戰會不會打出龍頭企業?
針對第一個問題,氫云鏈在《氫云研究:產業化未動,價格戰先行,燃料電池企業該如何應對?》在一文中提到,價格戰是任何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降價且能盈利背后是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的信號。
事實上,在買者自負、優勝劣汰的市場生存法則下,任何階段,企業降價不論是為了“低價換量”,還是為了“蹭熱點、亮肌肉、抬估值、沖上市”都是可以理解的市場行為。
針對第二個問題,氫云鏈這里可以確定的是,就算是沒有地方保護,燃料電池產業的“鐵王座”也不是僅僅依靠打價格戰就可以輕易獲得。
站在10年后的時點來看當下,氫云鏈認為,國內電堆環節至少需要經歷三波冰與火淘汰賽的洗禮,才會出現一家真正能坐穩“鐵王座”的企業。
圖1 鐵王座 來源:冰與火之歌
回顧鋰電產業,第一波產業高潮由國軒高科等企業引領,意義在于完成純電動汽車的規模性示范,彼時寧德時代還未成立,比亞迪的動力電池也尚未形成氣候;第二波發展浪潮中,比亞迪憑借穩定的產品能力在2013開始登上鐵王座,2017年寧德時代則抓住乘用車上量的機遇和能量密度提升的剛性需求,通過三元技術成功實現對比亞迪鐵王座的“篡位”;2020年,比亞迪憑借刀片電池技術,基于安全和成本上的優勢再次向寧德時代“鐵王座”發起挑戰。而位居TOP2之下的企業名單,則是幾經更替,輪番上場。
表1 國內歷年動力電池銷量排行
來源:氫云鏈整理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產業在發展路徑、發展邏輯上有相似處,但差異點更加明顯,完全照搬鋰電產業發展框架作為研究方法會有偏差,如動力電池沒有出現價格戰,寧德時代的電芯價格長期高于行業均價,而當下的電堆領域卻產業化未動、價格戰先行。
氫云鏈認為,盡管每一階段的龍頭企業特征不盡相同,但均屬于在技術路線、商業模式、市場規模上處于第一梯隊的領跑企業,推動行業關鍵拐點出現的產業變革者的身份。
表2 產業發展階段預測
來源:氫云鏈研究院
根據表2,氫云鏈對產業發展預測如下:
(1)示范政策時期,城市群各自為政,優先扶持本地企業。電堆企業應更多以示范上量為目標,產品“能用”即為底線,通過規模化實踐持續對產品進行驗證、迭代和優化。
(2)產業化階段,燃料電池市場進入成長期,頭部企業技術差距縮小,市場區域壁壘被打破。企業的產品必須“好用”,在成本、性價比、通用性方面領先,在商業模式上有創新的企業才能享受市場快速增長的紅利。
(3)市場化階段,產業進入全面競爭時期,企業掌握燃料電池商用車、乘用車通用技術know-how, 進入國際產業鏈,規模效應明顯,綜合競爭力第一,市場格局開始形成,乘用車成本降低,市場應用方向出現變化。
以上分析表明,現階段的價格戰只是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信號,光靠價格戰打不出能用、好用、通用的產品,也打不出一家全國性龍頭企業。
回到現階段,誰會是第一波“鐵王座”擁有者?
國鴻氫能以性能穩定的產品推動了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在現階段表現出眾;氫璞、雄韜快速迎戰背后的實力不容小覷。此外,一些深耕行業十幾年、產業引路者、有技術底蘊老牌企業,如新源動力、神力科技等還未出面表態,這些老牌企業在經驗、技術與產量上兼備競爭優勢。
價格戰“王炸”頻出,老牌企業臥榻之側的 “鐵王座”豈能輕易容新人酣睡?氫云鏈判斷在年關前后,市場中“全村的龍和最硬的鱗”均會傾巢出動,紛紛亮出平時不輕易示人的產品,屆時電堆價格有望出現進一步下探的到三位數!可以預期,在這場電堆價格戰之后,產業鏈上五千多家燃料電池企業大多數要么被淘汰出局,要么會及時調整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轉換到其他賽道。
《權力的游戲》中的鐵王座是鍛造者用無數把鐵劍鑄造而成的王座,每一把鐵劍都代表了一個他打敗的對手。鋰電時代的“鐵王座”已輪換多次,氫電時代的“鐵王座”注定要經歷一場冰與火的大戰。只有經歷了未來十年三浪考驗的勝利者才有資格登上象征權利和榮譽的“鐵王座”,價格戰只是十年市場征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