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跨越2500公里搶跑液氫儲運,國內液氫運輸商業化時代將加速到來
來源: 氫云鏈 2020-12-02
制氫地與用氫地錯配和氫氣運輸困難是導致終端客戶用氫成本高主要因素。目前超長距離安全運輸首選管道和液氫方式。
廣州的鴻達興業自主生產的液氫于近日順利運抵廣州,從內蒙古到廣東,從北到南跨越2500多公里,完成了國內首次實現的民用液氫超長距離運輸,這是國內液氫長距離運輸的里程碑事件;盡管還沒量產,但它跑通了液氫生產-運輸-接收-應用的全流程環節,奠定了大灣區液氫運輸產業發展的起點;可以預期的是,廣州液氫運輸商業化后將有效解決大灣區部分地區供氫不足的難題。
圖1 鴻達興業液氫運抵廣州 來源:鴻達興業官微
由于廣州是華南地區的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以廣州作為大灣區的氫能樞紐,可以為大灣區氫能產業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提供氫源保障。液氫儲運是廣州氫能樞紐建設核心環節,廣州需要突破液氫運輸產業化和商業化難題。
大灣區是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形成一定規模,在氫氣供應方面已經面臨瓶頸。
某氫能汽車運營商對氫云鏈表示:“為了解決供氫問題,我們甚至從江西將氫氣運至佛山,上千公里的運輸里程,極大地太高了氫氣的使用成本?!?/p>
目前長管拖車百公里成本約為9元/KG,氫氣站售價格可想而知。氫氣成本和供氫保障極大地限制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
有專家表示:“用氫地區不產氫,氫氣儲運成本又居高不下,氫氣儲運正是當前制約我國氫能發展‘卡脖子’的地方?!?/p>
與佛山比較,廣州在氫能產業方面起步晚,但如果選擇從液氫領域切入,可以快速建立細分領域的優勢地位,不但解決廣州產業發展問題,大灣區氫能供應問題,也解決了整個大灣區因為氫源少引發的政府發展氫能產業的后顧之憂。
鴻達興業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發展液氫項目的企業,布局較早,在液氫方面專注于生產和運營環節。與此同時,國內多個地區正在加快推進液氫項目的建設。
表1 2020年國內液氫項目及政策一覽
數量最多
浙江嘉興是國內對于液氫最熱衷的地區之一,目前嘉化能源、美國AP公司、德國林德公司已經分別在嘉興投資建設液氫項目,數量全國之最。
產能最大
岳陽在今年4月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由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南核電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在岳陽綠色化工園內,建設60T/d的液氫工廠。
應用最快
國內第一桶民用液氫今年4月份在內蒙古烏海產出。
盡管國內液氫項目落地速度加快,但仍未掌握核心設備和技術,國內廠商總體呈現出從生產-運營環節向核心設備環節梯次發展的節奏,目前來看國內液氫裝備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