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解制氫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科技圈里那點事兒 2019-10-14
據新華社報道,中南大學劉小鶴教授團隊在廉價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了系列進展。他們采用鐵、鈷、鎳等廉價金屬化合物替代貴金屬基催化劑,實現了高效電催化裂解水反應。《先進功能材料》《應用催化B:環境》等國際權威期刊連續發表了該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氫能是最具前景的清潔能源之一,電解水產氫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制氫技術。長期以來,氫能受到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關注,各國將氫能和燃料電池作為清潔能源轉型和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來,中國氫能產業發展逐漸升溫,2019年中國更是首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氫能源。2019年上半年,氫能行業投資計劃總金額逾1000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的850億元。全國諸多省市的氫能產業規劃、項目布局、扶持政策也接連出臺,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基礎設施建設紛紛起步。
但是,氫能大規模發展面臨制氫成本高、基礎設施發展緩慢等挑戰。不過,日前,國際能源署(IEA)與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聯合發布的《氫的未來—抓住今天的機遇》報告預測,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以及制氫規模的擴大,到2030年,從可再生能源中制氫的成本或將下降30%,燃料電池、燃料補給設備和電解槽(用于電解水制氫)都將從大規模制氫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