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長城氫能全系重磅產品呼之欲出
來源:香橙會研究院 2020-09-07
9月5日,在天津舉行的“ 2020泰達汽車論壇”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指出,新能源汽車單靠補貼是打造不了國際知名的民族汽車品牌,中央財政將創新支持方式,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宋秋玲表示,未來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的重點支持方向:一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二是城市群開展示范應用;三是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聯想起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一汽時提出的“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要立志這個方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以及此次財政部官員在泰達論壇上的發言,都給燃料電池汽車行業釋放出一個強烈的政策信號,那就是靠仿照過去新能源電動車推廣初期那樣依靠規模和跑馬圈地來套取補貼的舊路顯然已走不通,政策補貼將更為側重于扶持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打造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品牌企業之上。
的確,近兩年由芯片產業被美國卡脖子所引發的核心關鍵技術缺“芯”之痛聲猶在耳,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作為中國制造在全球競爭中極有可能實現從“跟隨”跨越到“引領”地位的前景產業,如何牢牢掌握核心關鍵技術,避免重蹈被國外扼住喉嚨的覆轍,已經成為行業內外之眾望所歸。
作為近年來廣被看好的自主品牌代表之一,長城集團在氫燃料電池領域有著怎樣的思考和探索?特別是在掌握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要真正實現商業化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長城氫能如何以自身實踐去一一化解?
對此,香橙會研究院獨家專訪長城控股未勢能源總裁陳雪松,請他深度揭秘長城氫能過去5年來的自主正向研發創新之路。
*長城控股未勢能源總裁陳雪松
香橙會研究院:財政部領導此次的發言引發了行業上下很多的思考,您對此有何感受?
陳雪松:聽完宋秋玲巡視員的發言,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長城氫能過去5年來所走的路,算是走對了。
掌握自主核心關鍵技術,這一點是長城公司一直以來的理念和傳統,如今在氫燃料電池領域更得到傳承。目前長城公司已建立依托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氫燃料電池核心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商業化的平臺。自2016年始就堅持在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堆及膜電極、儲氫瓶及閥門等關鍵部件領域深耕,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的突破。比如我們的燃料電池堆,目前已開展百千瓦級以上燃料電池堆的平臺化開發,最大可拓展至150kW,還有我們一直在進行的分別面向商用和乘用的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核心組件的產品研發,以及填補國產化空白的70Mpa儲氫瓶閥和減壓閥的設計研發等等。我們始終秉持嚴格按照整車V流程開發,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充分技術論證和測試驗證,我們組建了400人的研發團隊,并投入了5.7億元購置國際一流測試、生產設備,這樣才確保真正的自主正向研發,如此才能做正確的事,走正確的道路。近期我們將面向全行業正式發布包括乘用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高壓儲氫瓶閥及減壓閥等多款產品。
*未勢能源大功率乘用車燃料電池發動機和金屬電堆
而對于城市群示范,以及中重型商用車產業化應用,我們都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布局,包括聯合國內大型能源集團共同推動京津冀地區氫能一體化建設及商用車應用場景搭建,為此我們也聯合了大運汽車推出燃料電池重卡車型,搭載我們自主研發的100kw的商用燃料電池發動機---超越300E,使用壽命突破10000小時,整車一次性續航里程可達1100公里。我們將在9月中旬舉行的FCVC大會上展出這一燃料電池重卡車型。希望通過車型的推出應用,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及適應性。
香橙會研究院:長城未勢能源過去5年走過的自主正向研發創新之路,有著怎樣的獨特性?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深遠思考?
陳雪松:從戰略上來講,長城對于氫的認識一開始就超越了車,而是從氫能源撬動未來清潔能源革命的高度來看待,立志于在能源和交通兩大領域之間架起“核心技術+創新模式”的橋梁,打造未來氫+電融合的氫能社會藍圖。
而從戰術上來講,我們立足于長城在汽車領域的技術沉淀和資源優勢,采取“商乘并舉”兩手都要抓的策略,進行核心技術自主正向研發,以及商業化應用場景示范。
在技術研發思路上,我們的一個基本認知是,中國氫燃料電池行業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打響國際品牌知名度,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的“卡脖子”瓶頸。因此,長城控股未勢能源從5年前就立志要堅定走出一條自主正向研發,突破關鍵技術,助推民族品牌崛起的氫能商業化‘長征路’“。
在研發模式上,未勢能源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發方式,通過客戶需求的識別與逐層分解,堅持從底層零部件到系統再到整車的研發路徑。例如在氫能的安全性方面,我們從一開始產品定義時候就要通過體系把質量、壽命、安全指標一層層分解,甚至設定某一個應用的場景、最終的產品的材料等級,以及開發過程中對所有零部件要有設計的手段、方法和檢測工具。未勢能源依托長城汽車成熟的技術研發和質量控制體系,在燃料電池整車開發到發動機、核心零部件、控制,乃至整個質量管理都有嚴格的流程、標準和體系來保障。由于供應商無法滿足我們需要的性能、質量要求,我們不得不自己參與開發一些缺失的零部件,比如燃料電池堆、增濕器、氫引射器、CVM、閥門等核心的零部件。
*未勢能源高壓儲氫瓶閥和減壓閥
事實上,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及產品化除了能避免被“卡脖子”之外,還會帶來國產化之后成本的大幅下降。例如,70MPa儲氫系統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瓶口閥這一塊,從國外進口得花兩到三萬,交付周期也很長,我們未勢能源自己研發的高壓閥門,實際上成本遠遠低于國外品牌產品。其他的像氫循環系統、DC/DC等部件這些我們也在通過技術和工藝創新來提升性能及降低成本。
香橙會研究院:自主正向研發創新,從來都不會是一條坦途。長城未勢能源如何確保這條路能一直行穩致遠?
陳雪松:截至目前,長城集團在氫燃料電池核心關鍵技術及部件上的投入已達到15.7億元。大家都知道一個新的行業、新的產品是很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在自主正向研發的道路上,始終把握自身在資源、平臺、人才上的多重優勢,同時,我們始終也秉持“共享、共創、共贏”的開放心態,歡迎行業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共進,共推行業發展。
在這里,我想闡明一下長城未勢能源在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上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我們全行業企業都希望為客戶提供一致性和穩定性都出色的可靠產品。但未勢能源對于產品可靠性的理解,是從前端的研發測試開始直到終端產品的應用驗證,只有在產品開發之初就進行嚴格的測試驗證,反復打磨,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打造出來真正可靠的產品,最終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我們總計投入5.7億元在保定建成投運了覆蓋氫氫燃料電池領域材料級、零部件級、電堆級、系統級到整車級的完整測試平臺和體系,在嚴格遵循產品開發V字流程的同時,我們的產品歷經這一系列嚴苛的測試,以確保最終為客戶交付超高可靠性的合格產品。因此,氫能檢測中心可以說是我們堅持走氫能“長征路”的最大資源保障。目前,長城氫能檢測也已經獨立化運營,可以為行業提供涵蓋發動機、電堆、動力總成和儲氫的系統檢測服務。
而在研發能力和人才保障上,剛才也提到長城做氫能從2016年立項,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迅速建立了國際化團隊,到目前研發團隊人數已近400人,其中有近50位來自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及印度等多國的國際氫能行業資深專家。同時投入建立氫能研發和檢測中心。經過5年的技術攻關,現在已經完成除了中國上海和保定之外,在溫哥華、慕尼黑和橫濱的全球研發布局,主要著眼于前瞻技術、先進工程和產品技術的研發。
香橙會研究院: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陳雪松:對于行業發展,我們呼吁全行業上下游保持定力,攜手共同研發,一起推動行業真正的行穩致遠,通過市場示范建設拉動技術的逐步成熟。我們認為中國現在發展氫能如果是靠規模的話是能起到一定的降本作用,但這還遠遠不夠,應該避免各地大干快上走10年前電動車的老路,要優先進行技術的積累與創新才能夠真正達到沒有補貼后大規模商業化的成本目標。這個時間可能會很長,材料的研發一般都要5到10年,因為要從材料級別、零部件級別、系統級別、整車級別逐層進行驗證。
總之,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未來的藍海前景毋庸置疑,但真正要實現在全球競爭中“換道超車”,則需要行業上下游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自主研發,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才不至于出現類似芯片領域的缺“芯”之痛。長城未勢能源在氫能領域的“長征路”,一定會永葆初“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