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楷文:燃料電池產業應從減排、技術標準、市場化等多角度關注
來源:搜狐汽車 2019-09-24
9月22日,以“探索氫能產業應用 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為主題的2019氫能產業發展峰會在山東大廈召開。峰會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國際氫能委員會和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共同主辦,濟南市人民政府、山東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聯盟共同協辦。峰會圍繞氫燃料的推廣應用、制氫儲氫以及加注環節等核心熱點問題展開研討。搜狐汽車作為唯一戰略合作媒體對大會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
22日,巴拉德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麥楷文發表了主題演講,闡述了以下觀點:
1、經濟、連接性、電氣化、共享出行這四大支柱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氣化,因為只有電氣化才能夠解決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氣侯變化的問題。
2、關于燃料電池應該從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技術標準、市場化等多個方面進行關注。
以下是演講實錄:
在中國,學術界做PPT演講的時候都很長,而且信息量非常的大。我想跟大家講的是,我們的一個未來,也就是零排放出行的未來,我們在考慮自己的一個未來的能量電池的戰略、還有我們政府一些相關的政策方面,或者我們的金融機構、企業、未來的機構都可以去考慮。那么我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視角。
一百年前,當時我們的交通運輸行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改變,就是以前是馬拉車,終于有了內燃機來驅動我們的交通。
這樣整個的變革,在整個的駕駛鏈和產業鏈當中有巨大的變化。我們有發動機、內燃機、交通燈、高速公路、道路交通險等等,所有整個生態系統當中,不同的業務模式都在過去的一百年當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發生了不斷的進展。現在,我們在交通方面有了第二個轉折點,就像一百年之前一樣。
第二個轉折點,其實是由于很多的大趨勢所驅動的,其中包括像是空氣污染,空氣質量,以及人口的增長,城市化的發展,同時還有很多的技術變革,所以很多都是把它叫做ACES,像經濟、連接性、電信化、共享出行這四大支柱。
在我看來,這四個支柱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氣化,因為只有電氣化才能夠解決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氣侯變化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也是越來越多的意識到了電氣化其實是有兩個路徑,一個是燃料電池,一個是儲藏電池的電氣化,之前也提到過這兩個路徑自己有自己各自的優勢,在我們看來,也是在不同的,都看到是有很強烈的支持,而且我們可以說,燃料電池的價值定位會更高一些,因為像在這種商業的公路,或者是軌道上,其實是有非常多的應用的。
比方說第一點就是燃料電池的價值定位最強的,就是你是需要很大的負載,需要很快速的加注。一般情況下,都會有中心化的加氣站,所以基礎設施的建設的障礙會更低一點。第三點,我們這些交通的出行其實也會大規模的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也是我們越來越多意識到的很重要的問題。
在今年的二月份,歷史上第一次,歐盟就提出了要對于卡車進行減排的硬性指標,也就是說在2025年減排15%,到2030年減排30%,那在2020年,這些減排的目標,也是再一次延長到了包括像是公共汽車,以及其他一些重型的公共交通工具,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減排方面政策的變化,也看到了一些全球的組織和機構,也意識到這樣一個機遇,讓更多的氫燃料電池,在未來的出行中發揮更重要的決策,像國際能源組織,提出了一個氫未來的報告,也提到了我們要比較平衡的來使用氫能源,這樣能夠像一些港口以及車隊的應用,所以我們要有零排放。
我們也看到很多的機構,現在也正在去給我們描繪氫燃料電池美好的未來,而且我們也看到很多的商業機構,現在也是進入到了氫燃料電池的產業中來,而且他們在產業鏈不同的環節進行工作。
我們看到已經有14個商業的交易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完成的。第一個就是山東的濰柴動力和巴拉德一起建立的合資,就是為了去開發在未來對于卡車以及公共汽車的氫燃料電池的研發,這個對于集團來說也是收購了19.9%的巴拉德公司的股份,而且也是有一個1500歐元的許可證的轉移,進行一些汽車上的商業應用,而且在未來濰柴集團還有一系列的計劃在2021年、2022年期間陸續推出。
還有康明斯在6月份收購了Hydrogenics公司,這個交易是在9月份完成的,所以一共是有2億多美元的收購,大概是收購80%的業務組塊,所以也是有數億美元的投資來進行商用車燃料電池的使用。
最近一個是CNH公司,宣布了會合作,去進行氫燃料電池長途卡車在歐洲的商用的研發,還有兩億多美元的一個合資公司的建設,那這些也都是展現出了現在在氫燃料電池方面的蓬勃發展,現在各家企業也都是想抓住這個機遇,在商用汽車方面爭得一席之地。
我們現在看到電氣化的變化也是非常全面的,我們也看到有在利潤方面的一個巨大的轉移。比方說傳統的一個乘用車,是大概4000多美元的動力系統,但是在未來,大概是1000到2000美元的動力系統,所以這個其實是對于成本和大規模的減少,這也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一個挑戰,所有的汽車公司或者是說供應商都是需要進一步的想想怎么樣去把這個內燃機進行轉換,所以我們也看一下對于這些汽車的代工廠來說是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戴姆勒現在也是提出會停止未來在內燃機方面的投資,并且是關注于電氣化的發展,在過去的五年中,一共有48個分別獨立的新的交易都是產生在制造商方面,其中的一些交易和合作都在上面列出來了。但是有一些比方說像通用和本田,也是在燃料汽車電池方面有一些合作,還有大眾和豐田等等其他的一些合作,都是非常的多,而且現在我們也是看到了50%的動力系統的市場,都是由這些公司所占有的。但是他們主要是由最大的這些供應商來占有的,那對于這些公司來說會發生什么樣的一些變化呢?當然他們今天的戰略,主要就是怎么樣去更多的投資于電氣化,投資于燃料電池和電池。
所以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不光是對于這些制造商來說。我們作為一個產業,應該更加全面的來去討論一些重要的問題,他們都是像冰山下面沒有露出來的這一角,我們一直提到汽車的性能以及像是電池的性能,但是在表面之下,我們還是應該做更多的研究,更多的討論,其中包括有什么樣的一些路徑可以拓展,這些路徑怎么樣去影響到供應鏈以及供應鏈的風險,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標準去評估真正的燃料電池的可持續性,其中包括它的碳足跡,從搖籃到墳墓全產業鏈的評估。
所以最后我們一共有8點需要注意的,第一點,肯定會更多的去關注于減排。
第二點,在近期來說,我們也是看到了在重卡方面的燃料電池的大規模的應用和增長。
第三點,我們會進一步的去鞏固,會看到這些汽車制造商中的鞏固,尤其是第一級的供應商,也是面臨前所未有的鞏固,大概是在未來的一兩年中。另外就是看到像是一些低級的供應商,也是會遇到非常多的大規模的投入,而且我們會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和討論,全面評估這些冰山以下,我剛才所提到的那些關鍵的去評估技術路徑的一些標準。
最后一點,就是中國和歐洲將會引領電氣化的市場,其中包括燃料電池的市場化,還有包括像風能和太陽能以及電池。電氣化方面,他們會給我們大量的降低成本,所以現在是一個非常讓人激動的時刻,在燃料電池方面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我想一年之后我們就會見分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