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氫能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仍需突破技術瓶頸
來源:新華社 2020-12-15
近年來,隨著世界能源向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全球迎來氫能發展熱潮。在此背景下,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氫能及相關產業發展,陸續出臺了多項措施,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氫能產業即將駛入快車道,超70個城市規劃氫能產業
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首次從法律上明確氫能的能源屬性;9月,財政部、工信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決定將以往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國內地方政府也非常看好氫能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潛力。”江蘇省如皋市政府副市長林文美在“第三屆CEW中國能源周”論壇上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已有超過70個城市發布或即將發布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氫能產業即將進入蓬勃發展期。
技術瓶頸待突破 成本待降低
在“第三屆CEW中國能源周”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氫能研發、制備、儲運、應用等完整產業鏈,但現階段制氫、供氫、儲運等方面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用氫成本也處在較高水平,影響了氫能產業發展。
林文美指出,過去幾年,在商用車領域,我國燃料電池商用車保有量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取得了長足發展,從中長期來看,交通領域是氫能應用的主力場景。
安徽明天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思傳表示,利用氫能可以有效解決環保問題,而氫燃料電池是高效利用氫能的裝置之一。“但目前氫燃料電池仍面臨許多技術問題,作為中游企業,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當前國內用氫成本依然較高。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表示,目前上海加氫站的售價約為60-80元/公斤,佛山售價約為70-80元/公斤,這種用氫成本是不可持續的。
不過,對于加氫成本的問題,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則持樂觀態度。他指出,從能源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頁巖氣,還是光伏,在發展初期價格都比較高,但隨著技術不斷突破,價格也越來越便宜。所以對于氫能來說,雖然目前價格高昂,但未來在各種因素的促進下,一定會變得越來越便宜。
“現階段氫能的發展除了面臨技術和成本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商業模式的問題。”趙吉詩認為,氫能作為一種新的能源,它延伸出了許多能源設備利用和裝備應用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幫助解決。
在運輸方面,清華大學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朱德權表示,氫能的運輸一直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他認為,至少在5年之內,壓縮氫和液態氫是運輸的主流方向,中遠期來看,管道輸送將是主流。
本次氫能論壇由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商SNAM發起并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聯合主辦。SNAM中國公司董事兼高級副總裁彭寧科在圓桌論壇環節指出,隨著中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值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正式提出,能源結構迅速低碳化將勢不可擋,高碳的化石能源將逐漸不再是能源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