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話,讓“氫”站到了能源舞臺之上。
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加快氫能源產業建設。在各種發展方案中,重慶獨樹一幟,通過氫能共享汽車,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同時同步推進加氫站的建設。
而這兩個項目的推進,都以中國地質大學工研院和重慶南岸區政府為主導,因此也是武漢機構與重慶政府的合作項目。
由于目前加氫站建設標準尚未完善,建設成本也較為高昂,可以推測,氫能共享汽車應當僅在特定范圍內進行試點,以減少加氫站建設的數量和難度。
氫能共享汽車
4月11日,盼達用車、地大工業技術研究院和重慶南岸區政府簽訂三方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氫能“共享汽車”項目,成為國內出行領域首個氫能共享汽車項目。首批盼達定制版氫能共享汽車也將于年底在重慶、武漢投入運營。
盼達用車定制版氫能共享汽車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重慶市政府、南岸區政府聯合創建,以格羅夫氫能汽車、泰歌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等為代表,著力推動氫能汽車示范應用,培育氫能汽車產業鏈,促進氫能汽車產業發展。
根據三方合作協議,首批將會有200輛格羅夫氫能乘用車投入分時租賃業務,進行示范運營,以驗證氫能源汽車在共享汽車出行領域的商業模式及盈利模式,為后續大規模城市運營提供經驗和借鑒。
到2020-2021年,計劃將有10000輛格羅夫氫能乘用車用于全國約30個一、二線城市,進行氫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將有效解決城市擁堵和節能減排,為客戶綠色出行創造價值。未來,還將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端等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市場。
加快加氫站建設
4月13日,重慶地大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大工研院”)與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燃氣”)在南岸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成立合資公司,在重慶布局加氫站,服務氫能汽車示范應用與產業創新發展。
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加氫站近400座,主要集中在日韓、歐洲和北美地區,中國國內只有20余座。加氫基礎設施不足,制約著氫能汽車的發展。
根據當天簽訂的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新建加氫站、油氫合建站、氣氫合建站等形式,建設氫、油、氣、電四站合一的項目,快速推動重慶市加氫站的建設布局。
地大工研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20年,中國燃料電池車輛要達到10000輛、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行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到2030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撞線”200萬,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產業產值將突破一萬億元。“加氫站和氫氣作為燃料電池產業的關鍵基礎設施,將成為巨大的市場,規模驚人?!?/p>
據悉,地大工研院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重慶市政府、南岸區政府聯合創建,正全力培育氫能汽車產業鏈。重慶燃氣從事燃氣供應、輸、儲、配、銷售及管網設計、制造、安裝、維修等業務,供應范圍覆蓋重慶市25個區縣,服務客戶470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