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達興業發力氫能源
來源:證券日報 2021-01-21
日前,鴻達興業公司從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簡稱:旭化成)采購的年產40萬噸離子交換膜法大型電解裝置順利入場中谷礦業生產基地。據了解,該裝置投產后,將著力提升鴻達興業氫氣產量和市場競爭力,對其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鴻達興業方面表示:“公司這次大力提升制氫能力,正是《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后,為滿足中國對氫能源需求的發力。”
2020年是中國氫能發展的政策元年,在政策的頂層設計完成之后,2021年必將是中國氫能大力發展的一年。在各省(市)陸續發布的省一級地方“十四五規劃”中,超過三分之一的省(市)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做出明確規劃。
用新技術領先氫能發展
氫能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清潔能源。隨著《巴黎氣候協定》的推進,發展氫能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識,歐盟、日本、韓國等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將氫能作為能源競爭的主戰場和實現碳排放目標的關鍵路徑。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截至2020年12月底,已累計建成118座加氫站。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華中、西北、西南、東北7個氫能產業集群,在示范運營區域運行的各類汽車近4000輛,燃料電池商用車產銷和商業示范應用的規模位居國際前列。
隨著氫能產業鏈的形成,2021年,中國對氫能的需求將迅猛增加,優質氫源保障是中國氫能產業大力發展的前提。從國際制氫工藝來看,水制氫、煤制氫和天然氣制氫、氯堿制氫是幾大主要方式。但綜合考慮成本和氫氣的品質,具有產量大、純度高、成本低等優勢的氯堿制氫,是生產高純度氫氣的最具性價比的有效途徑。
作為氯堿制氫龍頭企業的鴻達興業,是一家具有70年氯堿生產歷史的企業,在2016年設立了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氯堿制氫,工藝不斷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具有了技術領先優勢。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內對氫能源的需求,進一步推動制氫、儲氫、運氫及氫能應用產業化的發展,鴻達興業近年持續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及技術,加大創新研發與生產力度。
近年來,鴻達興業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法國液化空氣等相關機構漸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在氯堿制氫行業不斷鞏固領先地位,形成了液氫、高純氫氣、超純氫氣等氫氣全業態產能,其純度可達99.9999%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烏海市投資興建的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打破了我國民用液氫長期無法自主生產的困局,開創了我國液氫商業化應用的先河。
伴隨著日本旭化成離子交換膜法大型電解裝置的順利交付,鴻達興業將在生產基地中谷礦業投入使用。據了解,中谷礦業是中國大型的塑料化工原料制造生產企業,生產“天湖牌”PVC、氫氣、氯氣、燒堿等產品,生產裝置水平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據鴻達興業方面人士介紹,“公司將在內蒙古烏海市規劃建設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其中3萬噸為液氫,2萬噸為高壓氣氫,公司在氫能的供應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龍頭企業打造完整產業鏈
氫能產業要實現快速發展,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產業化。目前氫能產業鏈四大環節,包含上游的制氫技術,中游的儲氫技術、運氫技術和下游的燃料電池技術,每個環節都有較高技術壁壘和應用難關,只有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迭代,氫能源產業化才能夠加快落地。
“鴻達興業在氫能行業主攻制氫、儲氫和運氫,為氫燃料汽車等下游應用產業提供氫氣。在制氫儲氫方面,公司投資建設并運營我國首個民用液氫工廠,研發低成本高性能高容量的稀土儲氫材料,擁有液態和固態儲氫兩種技術;在運輸方面,公司同樣不遺余力。”上述鴻達興業方面人士稱:“比如說從內蒙古運200公斤氫到廣東,如果是氣態氫,則需要2萬立方米的裝運空間,而運20噸的液態氫,用一個長管拖車就可以實現。”
去年鴻達興業已順利生產出液氫,還成功率先探路長距離運輸,相信液氫產業脈絡將很快延伸到多個氫能應用場景。
目前,鴻達興業已經成功打造了氫能源制造、儲存和運輸的上游全產業鏈,氫能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成為中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氫能源主要供應商和綜合服務商。
“經過前期的積累,鴻達興業在氫氣制備、儲運技術上不斷成熟,并將迎來規模化的市場應用新階段,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國液氫民用化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必須加快能源高質量發展,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守住能源安全底線。氫能作為我國參與全球能源競爭的重要抓手,是綠色新興產業興起的領航員,有望成為我國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新動能。”